人類的視覺是一種發育性的感知功能。出生時,功能相對較弱,通過適當的視覺刺激,逐步發育成正常視力。如果在發育過程中,由于斜視、屈光不正、先天性白內障等因素,使視覺細胞無法得到充分刺激,視覺發育受到影響,就產生了弱視。弱視通常為單側,也有雙側發病,是一種可治療的視力缺陷疾病。幼兒時期可通過視力檢測發現,如果早期能及時發現并得到正確治療,則可以痊愈,一般5歲之前治療效果較好,10歲以后治療效果相對較差。弱視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,弱視眼的視力會逐漸下降而至無法恢復,患眼無法建立“立體感”、“深度感”,正常眼如果受傷或有嚴重眼疾,則弱視眼無法“取代”正常眼的功能,使兩眼視力皆受損。

電子視力檢測儀廠家介紹弱視根據其引起的原因可分為三大類。
第一類是斜視性弱視,有斜視的小兒兩眼不能同時對一個物體聚集,由于兒童的大腦較易調整和適應,結果導致對斜視一眼的抑制,最終造成弱視。
第二類是屈光性弱視,也是由于患眼不能提供清晰的圖像而被大腦逐漸抑制造成弱視。

第三類是形覺剝奪性和遮蓋性弱視,主要由于眼球屈光介質混濁或不透明,如白內障、角膜瘢痕等,限制視覺的感知輸入,擾亂了視覺的發育。
電子視力檢測儀中一旦發現小兒有斜視或雙眼不正常,要立即到醫院進行視力檢查,以及早發現弱視,得以及時治療。
斜視性弱視可以通過對正常眼的遮蓋來進行治療。對于有屈光不正的眼睛,首先要配戴眼鏡,矯正屈光不正,并每隔半年(最長1年)重新驗光、配鏡,若4—8個星期后仍然存在雙眼視力差異,應行遮蓋療法(通常采用雙眼交替遮蓋法)。對單眼弱視的兒童,通常需遮蓋正常的眼睛,強迫多用弱視眼。需注意的是,過量的遮眼有時會使正常眼睛的視力下降,造成形覺剝奪性弱視。因此操作過程中要定時到醫院檢查視力。對于先天性內斜視引起的弱視要進行手術治療。